关于举治学诚的讨论
(20200419)
【居士】看《安士全书》有感:
〖原文〗何谓端、曲?今人见谨愿之士不分是非而与世俗同流之人,类称为善而取之。圣人则宁取狂狷,至于谨愿之士,虽一乡皆好,而必以为“德之贼”。是世人之善恶,分明与圣人相反。
〖白话〗何为端、曲呢?今人见不分是非而与世俗同流之人,大都称其为善人,而且很看重他。然而古时之圣贤,却宁愿欣赏志气高远率真之人。至于看似谨慎老实之人,虽乡人都称赞他,但若此人居心所行却远离圣贤之道,那圣人认为是害道之贼。由此可见,世俗人之善恶观念,分明与圣人相反。
〖原文〗何谓偏、正?昔吕文懿公,初辞相位,归故里,海内仰之,如泰山北斗。有一乡人,醉而詈之,吕公不动,谓其仆曰:“醉者勿与较也。”闭门谢之。逾年,其人犯死刑入狱。吕公始悔之,曰:“使当时稍与计较,送公家责治,可以小惩而大戒。吾当时只欲存心于厚,不谓养成其恶,以至于此。”此以善心而行恶事者也。
〖白话〗何为偏、正呢?明朝宰相吕文懿公,刚辞官回到家乡,因其做官清廉公正,全国人都敬仰他,如同群山拱卫泰山、众星环绕北斗。有一乡人喝醉酒后大骂吕公,而吕公并没有生气,只对仆人说:“喝醉之人不要与其计较。”即关门避开了他。过一年,其人犯死罪入狱。吕公方才懊悔说:“若我当初稍与他计较,将他送官府惩治,可藉小惩罚而收大儆戒之效果。我当时只想心存厚道,没想到反养成其大恶,以至于犯死罪。”此即是以善心而作恶事之例。
——摘自《安士全书·积善篇》
我看到《安士全书》里这两篇文章联想到有居士曾经和您的对话:
{〖居士〗不知您对师父、对龙泉寺、对僧团还有感情吗?毕竟您在龙泉寺生活了那么多年……我怎么觉得您有点狠心(这样说并非冒犯,而是心中确存的疑惑,请法师见谅)。
〖贤佳〗如同重病要作大手术,不“狠心”恐怕误事。若无业缘感情,不必这么费心费力。
〖居士〗看得出法师是个很孝顺父母的人,只是对师父有点绝情(我不清楚您的发心,表面上看起来是绝情)。您真的跟师父水火不容了吗?这么多年的师徒情就这样放下了吗?
〖贤佳〗我很感恩师父以前对我的照顾、培养,现在尽力救助师父,但依佛法,非依俗法。}
到目前为止,教界还是有很多人持居士这种看法的。我看到《安士全书》这两篇文章明白了您顶着“绝情”、“忘恩负义”的恶名举报和揭批学诚其实是救师父。您如当初“不分是非而与世俗同流之人”做个“谨愿之士”的伪善人,如同明朝宰相吕文懿公对待恶人看似“心存厚道”,结果“反养成其大恶,以至于犯死罪”,无法想象如果到现在学诚还在高位并继续破戒、犯罪,对整个佛教界乃至他个人将是毁灭性地灾难啊!
【贤佳】是的!以前说“但依佛法,非依俗法”,其实依正规的俗法,也是宜应举治邪恶“师父”的。如儒家《论语》说:“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无诲乎?”《孝经》说:“君子之事上也,进思尽忠,退思补过,将顺其美,匡救其恶。”
【居士】是的,俗法也要“大义灭亲”呢。但现在就有很多人,甚至是法师,却认为举报在社会上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导致大众对佛教失去信心。也有说这种举报师父的行为是“不慈悲”、是“背师叛道”。那佛教的“慈悲”和“背师叛道”到底依何定义才是正确的呢?
【贤佳】众多人信敬邪师邪法,迷信盲从,其实败坏佛教。如道宣律师《四分律行事钞》说:“《涅槃》盛论七羯磨后,广明护法之相云:‘有持戒比丘见坏法者,驱遣诃责,依法惩治,当知是人得福无量。’又云:‘今以无上正法付嘱诸王、大臣、宰相及于四众,应当劝励诸学人等令学正法。若懈怠破戒毁正法者,大臣、四部应当苦治。’《大集》云:‘若未来世有信诸王若四姓等,为护法故能舍身命,宁护一如法比丘,不护无量诸恶比丘,是王舍身生净土中。若随恶比丘语者,是王过无量劫不复人身。’”(卷上)
慈悲是基于智慧,护恶其实害人,并非真慈悲。对善师不应背离,但对邪师宜应背离,否则便是“顺师叛道”,师徒同堕,即是自害,也是害师。儒家讲求忠孝,也是要求谏恶的,如《孝经·谏诤章》说:“昔者天子有争臣七人,虽无道,不失其天下;诸侯有争臣五人,虽无道,不失其国;大夫有争臣三人,虽无道,不失其家;士有争友,则身不离于令名;父有争子,则身不陷于不义。故当不义,则子不可以不争于父,臣不可以不争于君。故当不义则争之,从父之令又焉得为孝乎?”
很多人认为学诚的弟子举治学诚是不慈悲、是背师叛道,这种观点言论在佛法属于背佛叛道,在儒法属于愚忠愚孝,更让世人对佛教界大失信心,也让众多佛教徒深心迷茫。举治邪恶,深刻省思,正本清源,革弊兴善,才能挽救正信,真正兴教利民。
如《论语》说:“过而不改,是谓过矣!……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道宣律师《四分律删补随机羯磨疏》说:“律云有二种人:一者愚痴,谓不见犯,虽见犯不能如法忏悔;二者智人,即返上句。《未曾有经》云:‘前心作恶,如云覆日;后心起善,如炬消暗。’”(卷下)
《大般泥洹经》说:“如王大臣执犯法者随罪治之,佛亦如是,有坏法人以理惩罚,令犯恶者自见罪报。……以逐彼恶人安立正法故,获福无量。所以者何?罚其重过立大法故。又如人家生诸毒树应速剪灭,如是法中犯戒乱法,如害主奴,皆应逐出。若不逐出,当知是辈去我法远;若逐出者,是我弟子。……如来亦然,其有坏法犯戒之人,等视如子,慈悯教诫,欲令成就,坏法犯戒应当苦治,无有过也。是故当知,菩萨摩诃萨等视众生如一子想,修习如是平等三昧,心不怀害,是为菩萨长寿之业智慧自在。”(卷第二)
《大般涅槃经》说:“持法比丘亦复如是,见有破戒坏正法者,即应驱遣、呵责、举处。若善比丘见坏法者,置不呵责、驱遣、举处,当知是人佛法中怨;若能驱遣、呵责、举处,是我弟子,真声闻也。……‘如来先于异部经中说,有比丘蓄如是等非法之物,某甲国王如法治之,驱令还俗。’若有比丘能作如是师子吼时,有破戒者闻是语已,咸共瞋恚,害是法师,是说法者,设复命终,故名持戒自利利他。以是缘故,我听国王、群臣、宰相、诸优婆塞护说法人。若有欲得护正法者,当如是学。迦叶!如是破戒不护法者名秃居士,非持戒者得如是名。”(卷第三)
《大方等大集经》说:“‘大王!若未来世有我弟子,饶财多宝,有大力势,王所亲爱,一切大众不能摈治,如是等人汝等当治。刹利、婆罗门、毗舍、首陀,不能治者,如是四姓则为断我三宝种性,能灭法炬,破坏法船,燋涸法味,夺众生眼,我法坏时心则放舍。大王!譬如一人夺一切眼,于意云何,是罪多不甚多?’‘世尊!不可称量,不可计数。’‘大王!若有刹利、婆罗门、毗舍、首陀,有大力势,见我法灭,舍不守护,其所得罪亦复如是。大王!若有国主,于无量世修施、戒、慧,见我法灭,舍不拥护,如是所种无量善根悉皆灭失。其国当有三不祥事:一者谷贵,二者兵革,三者疫病。一切善神悉舍离之。’……尔时,诸王、夫人、太子、大臣、城主、村主、将帅、郡守、宰官皆白佛言:‘我等于今现在之世,要当勤心守护佛法,亦当供养受持法者衣服、饮食、卧具、医药,治恶比丘,绍三宝性。’佛言:‘善男子!汝等若能建立此事,则为供养三世诸佛,亦得无量不可思议诸善功德。’”(卷第二十四)
【居士】是的,我正好跟C师兄在交流一篇稿子里的标点用法,顺便把跟您的对话发给他了,他回复的这段非常好:“子曰:‘乡愿,德之贼也。’佛教界现在很多就是乡愿。背师叛道,这个词是不合理的。背师,可能恰恰是为了不叛道。很多人不懂。”
关于举治学诚的讨论
|
By 护法居士
Filed in: 学诚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