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疑:格鲁为析空见,教观定执因缘,密教部分杂邪见(赏花人2019-10-09)
问:小乘认为色的基本元素,无方分微尘、实有,是常。明明是有,怎么会是析空?而宗喀巴说诸法因缘生,把色心都析为空,一切都是性空,怎么叫做析空呢?
答:今天谈得快一点,改天有时间我再仔细点说。
你的定义弄错了。析空指需要分析才能达空,相对于体空的不需分析当体即空而说。析为因缘生,因缘生则因缘灭,不是把一个法析到什么都没了。而是说,这个法是因缘生的,那么因缘灭它就灭了,就只剩寂静的空性。这个叫做生灭四谛,析空教摄。
体空不是这样。体空看五蕴世俗相,是跟析空类似,也是十二因缘流转还灭。但体空对空的认知,不是说因缘灭了诸法尽了所以空,而是当体空。空非因缘,幻相不离因缘,因缘、非因缘互入。你说析空就是把色心析没了,这不是析空。
你那个说微尘实有而常,是不是藏密四部宗义的说法?不能这样说的,这是违背佛说的。
你想想,小乘讲缘起,是不是烦恼、业力出生一切?那么,微尘难道离开烦恼、业力另有体?明白没有?藏密那个四部宗义你不要太当真,里面有些思路是不错的,但很多地方违背佛说。
这是第一点。小乘藏教中没有一个五蕴法是常法,说实有是可以,但是非常,刹那变化,烦恼、业力生则五蕴生,烦恼业灭则五蕴灭。析空教中的依正二报,均随烦恼、业力变化而刹那变化。怎么会有个常的五蕴?那不成无为法了吗?荒唐过分了!析空教中没有说有个蕴是实有而常,只有涅槃是常。
问:大乘体空就不能分析了是吗?
答:大乘可以用析法作为一个方便。在大乘中,析只是方便,如果不能通达当体空、唯心所现,就不是体空。宗喀巴否定唯识,肯定没有体空见。如果达当体空,色心体就不二,即色即心,能所不二,怎么会否定唯识?不过得注意下,唯识的识,不仅心王,包括心所。还有,这个识也是随业缘变化,体空,相似相续。除非成佛,不然不能尽异熟。通、别、圆都知色心不二而有差别。
通达体空的人不会说出一定要经由因缘生来分析性空的。宗喀巴定执这一点,所以,虽然宗喀巴说过如幻性空等词,本质还是析空。真通达体空的人,怎么可能在讲修法时只讲析空观?
就像能海,他搞大般若宗,又说阿含就是大般若,为什么这么颠倒呀?就是他继承了他祖师宗喀巴的析空见(析空都有问题,宗喀巴认为淫欲断了就不能入轮回度众生,这个就是不对的)。
另附几点:
㈠我说过很多次了,就是有的朋友不注意看,大乘要通达一切法非因缘、非不因缘二重,二重无碍
宗喀巴《广论》明确说就是因缘生,他那个因缘就是烦恼、业力,没有性具随缘义。因为宗喀巴认为,因缘灭,一切灭,也就是他认为烦恼、业灭,五蕴都灭了,就涅槃了。而且必须以因缘生来观诸法才可以破执。仔细想,这不是析空是什么?
㈡宗喀巴违背佛说;体空的空是本然的
析与不析,就在那儿。析是一个方便。通教利根者,真达体空,直观如幻,不必分析。宗喀巴就是认为必须分析因缘,这不是析空是什么?
宗喀巴的问题在于,他定执观因缘生入空这一点。如果他说,通达因缘生,可以作为入大乘空的方便,这没问题。就像析色为空,这个方法大乘可以用,但是真入门后,必然通达色心不二的体空。不过,他要否定唯识可以成佛,就只要否定可以不经过分析而直体诸法本空的体空法。他要是承认体空,他就知道唯识可以成佛,而且比他那个“菩提道次第”高明多了。唯识观空是直观遍计本空,唯是假名,只有观依他时才会涉及因缘。宗喀巴就是执因缘,必须观诸法正因破执。本空之性,哪里来的因缘?约十二因缘说,一切皆依无明,而无明本非实法,一念迷而已,则有哪一法离现前迷闷之心而有?无明既幻,五蕴如何实有?唯识义很容易发现。如天台一念三千的圆观,就是只有体空观才能转进的,析空教中没有这个说法。
宗喀巴他就是否定唯识可以出轮回成佛,那就是不达体空了。《解深密经》说,有的人析空(生无性)可以过度到体空教{相无性(通)与胜义无性性(别圆)},有的人就是析空这儿就停止了。《解深密经》说体空观时,就是不必分析因缘的。不是依他故空,而是本来空。如:“善男子!云何诸法相无自性性?谓诸法遍计所执相。何以故?此由假名安立为相,非由自相安立为相,是故说名相无自性性。云何诸法生无自性性?谓诸法依他起相。何以故?此由依他缘力故有,非自然有,是故说名生无自性性。”
明显的,宗喀巴执在生无性性,以为唯一的证空之法,完全无视佛陀亲口所说还有相无性与胜义无性。无视佛说生无性的析空只是为钝根人(少善根福德因缘)说,而不经分析的体空为利根人(多善根福德因缘)说的事实。如《解深密经》说:“复次,胜义生,若诸有情从本已来未种善根、未清净障、未成熟相续,未多修胜解,未能积集福德、智慧二种资粮,我为彼故,依生无自性性宣说诸法。彼闻是已,能于一切缘生行中,随分解了无常、无恒是不安稳变坏法已,于一切行心生怖畏、深起厌患,心生怖畏深厌患已遮止诸恶,于诸恶法能不造作,于诸善法能勤修习。习善因故,未种善根能种善根,未清净障能令清净,未熟相续能令成熟,由此因缘多修胜解,亦多积集福德、智慧二种资粮。彼虽如是种诸善根,乃至积集福德智慧二种资粮,然于生无自性性中……如来为彼更说法要,谓相无自性性及胜义无自性性。”
汉传天台宗等就是与《解深密经》一样,与《楞严经》一样。宗喀巴在这点上确实做得很不好,带头违背佛说。如今破坏佛说的藏密进去汉地,也有必要把这些地方说一说,不能一声不吭把大乘经教所说的正法断送了。
㈢宗喀巴有类似一切法当体空的这个名言
这个表达本身,比析空要进步些,但是因为教观皆定执因缘,其实还是判为析空合适。
㈣要注意,结合《密宗道次第广论》中,宗喀巴说不应该断淫欲,应该留着淫欲来防止偏空涅槃,来成佛用
就说明宗喀巴连藏教也不及格。藏教认识到淫欲不断欲界都不能出,未到地定都没有,证果谈不上,何况成佛?
宗喀巴说,淫欲留着,生死也可以永尽——这是很奇怪的事情。在《菩提道次第广论》中,宗喀巴确实是说了析空法,而且比纯粹的析空确实往前走了一步:注意啊,这还是正法范畴。所以对藏密,对宗喀巴,不能一味否定。他知见上有的时候可以的,只是全局看,还是歪掉了。而且藏密导归杂邪法的密乘,太危险了!
㈤宗喀巴矛盾很大
他在“菩提道”中说唯有正因缘观能破执,而在“密宗道”中又说灌顶,按照仪轨行淫就可以破执成佛。这是矛盾的。
这个地方仔细想想,很怪的。判为析空,并不是说都是正法,是他的论述中达到的最高见,符合正法部分的表述所达到的高度。这个注意下,实际上,我看他很矛盾的。总之依法不依人谈吧。
附宗喀巴定执因缘,定执缘生为无性意,否定唯识体空的原文。这个是去年写的,摘录了一下:
㈠“此一切法皆无自在,故皆无我、皆无自性。”言自在者,义谓现似有自性时,所现实有觉,非依仗诸识而现,然以不依因缘为自在义。
㈡故缘起因能破自性,即前释云:“是故此中是缘起故,离自在性,离自在义即是空义,非谓一切皆是无事。”
㈢于执实境,当以正因定知无实,修习彼义,乃能灭除执实分别。
附宗喀巴表达“贪欲(主要淫欲)断了就没法轮回,就要涅槃,只有不断受用贪欲才可以避免偏空涅槃”的原文:
“《瑜伽部道次第品第四之二》‘庆慰仪轨’次云:‘顶上掌伞盖,令弟子旋绕,向坛门合掌,降伞作是言,奉献此弟子,当受持诸续。’启白曼陀罗主尊后,伞放余处,当说弟子心所乐语:‘汝今成坛师,受持诸咒续,诸佛及菩萨,诸天悉证知。悲愍诸有情,汝应如坛轨,精勤善绘建,令行者学续。由进入及见,胜密曼陀罗,解脱一切罪,汝今安乐住。依此大乐乘,后死汝永无,汝出三有苦,到三有边际。诸佛执金刚,今传寿灌顶,三界法王位,汝定为其主。如离贪欲罪,三界更无余,如是离贪欲,汝终不应为。汝受用欲事,但行无所畏,食五肉五露,亦护诸余誓。不应害众生,不应弃女宝,不应舍师长,三昧耶难违。由慧方便心,无少不应作,汝无罪莫畏,如如来所说。心意净信金刚性,自誓依止无尽乐,少乐诸趣汝当到,金刚萨埵常住性。又诸如法得灌顶者,一切诸佛菩萨令增善故,以清净心恒常忆念犹如爱子,法尔如是。’
“‘如离贪欲罪,三界更无余’,谓舍菩提心也。是故教云:‘汝终不应于所欲境金刚萨埵舍离贪欲。’是《摄真实经》说。此处余曼陀罗仪轨中说‘摩诃三昧耶’等,义谓大誓,即是菩提心相贪欲金刚萨埵。‘诃那’者谓摧坏,以彼三昧耶摧小乘菩提意乐。‘泮’谓破裂。‘汝受用欲事’者,庆喜藏说受用所欲金刚萨埵,余师说是善巧方便受诸欲尘。”
注一:
“离贪欲罪,三界更无余,如是离贪欲,汝终不应为。汝受用欲事,但行无所畏,食五肉五露,亦护诸余誓。”
略释:这段话可以有两种解释,但是内涵是一样的。
第一种直接释:离贪欲是一种罪。因为离贪欲后,就永出三界了(不能再回来行菩萨道成佛),所以这种离贪欲的行为你不应该做。你(灌顶后)要受用淫欲,你尽管去淫欲,吃肉吃酒等(五甘露),不要担心。
第二种释:离贪欲这种罪过,是三界最重的,没有比这个更重的。所以你不应该离这个贪欲,你就受用欲望,不要担心。
注二:宗喀巴说,离贪欲就是舍菩提心,所以不应该离。结合《密宗道次第广论》的上下文,这里的贪欲指明妃,菩提心也就是淫乐,金刚是男根,莲花是女根。
宗喀巴又说,这句话是为了摧碎小乘菩提,也就是说,保留这个淫乐不要尽除,是为了不要断尽烦恼入无余涅槃。
这样下来的逻辑就是前面第一种解释比较直接:如果断尽贪心,就入无余涅槃,不能永远利益众生了。而(我们密乘)是要尽未来际利益众生的,断尽贪心这是舍离菩提心,是最大的恶。所以说这个罪是三界无余。
藏教声闻,是业力与烦恼断了就入偏空涅槃。藏教的菩萨,他们认为必须要留烦恼来润生,继续投生三界行菩萨道。别、圆是以中道法性为应化之本,即如来藏随缘不变、不变随缘,放心去断淫欲,放心去除见思惑等。因为别、圆人知道,虽五蕴无一法非因缘生,也无一法不是性具的,因此就怕不能断烦恼,不怕断尽后堕偏空涅槃,因为一切性具,断尽见思、尘沙无明后,五蕴八识体不灭,只是转净八识,而非断灭。断尽如幻烦恼后,依然如月映千江,应缘赴九界,依然随众生根基遍示染净相,接有缘至大寂灭场,而毕竟不动一念。
宗喀巴那个只是定执因缘而已,而且时正时邪。不要冒充大乘,名不符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