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净土法门之二

论净土法门之二(20211103)

(一)

居士】文章《净业行人看净土五经原文看不懂怎么办?》下有人留言:

西方极乐世界是《法华经》里说的“化城”吗?

 

贤佳】可回复:

不是。西方极乐世界的“常寂光土”是究竟“宝所”,“凡圣同居土”也都是信大乘者。

 

(二)

居士】有人留言:

关于净土宗印光鼓吹学习《感应篇》也能断烦恼、了生死、成佛道的问题,请明示。现在,还有*寺在印刷《文钞》,请您劝谏一下、两下、三下,把鼓吹外道的东西删除好不好?

贤佳】可回复:

您可能误解印光法师了。请将您认为有问题的原话摘录发出来看看。

居士】留言者回复:

印光在评价《太上感应篇》时说:“若以大菩提心行之,则可以超凡入圣、了生脱死,断三惑以证法身,圆福慧以成佛道。”

地藏论坛公开批判三宝弟子宣扬外道、学习外道,好多热帖。

贤佳】可回复:

“以大菩提心行之”,有这个前提,则属佛法。释迦牟尼佛降生前的古印度外道宣行十善、禅定等,释迦牟尼佛也宣行十善、禅定等,但以佛法正见、发心摄之,则属佛法。

如《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说:“如大日殿出现世间,一切苗稼悉皆增长,一切花叶悉皆敷荣,一切臭秽悉皆除歇,诸谷果药悉皆成熟,雪山销流,诸河充溢,渐次转注,满于大海,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成就十轮,依止增上,布施、调伏寂静尸罗、安忍、正勤、静虑、般若、方便、慈悲、辩才功德皆悉炽盛,为诸众生宣说正法,由法威光令诸众生种种增上善根苗稼悉皆增长,种种增上妙行花叶悉皆敷荣,种种烦恼恶业恶行悉皆除歇,善趣、涅槃诸谷果药悉皆成熟,邪见慢山悉皆销流,种种正信、戒、闻、舍、慧及诸定河无不充溢,渐次盈满大涅槃海,令诸有情随意所乐趣入无畏涅槃之城。善男子!云何名菩萨摩诃萨十轮?善男子!此十轮者非余法也,当知即是十善业道。成就如是十种轮故,得名菩萨摩诃萨也,于一切恶皆能解脱,一切善法随意成就,速能盈满大涅槃海,以大善巧方便智光成熟一切众生之类,皆令获得利益安乐。所以者何?善男子!过去一切诸佛世尊,皆悉远离十恶业道,皆悉称扬赞叹如是十善业道所得果报。是故若能于此所说十善业道随守护一,乃至命终究竟无犯,必获一切殊胜果报如前后说。”(卷第八)(http://cbeta.buddhism.org.hk/xml/T13/T13n0411_008.xml#pT13p0762c2406

 

(三)

居士】这位质疑印光法师推广《太上感应篇》的居士是断章取义了吧。印祖推广《太上感应篇》是“援儒入佛”,而不是“援佛入儒”,这是根本区别。别说现在一些出家、在家人多不信因果,民国时期已是如此,所以这也正是印光法师慈悲极力推广因果教育的原因啊!不信因果,就没有敬畏感,现在社会上各种杀盗淫妄事件频发,佛门里一些披着袈裟的僧人们不守戒律,也是因为不信因果,哪怕能相信一点点因果也不敢呀。现在连一般世间人都不敢做的事情,这些“人天师”们胆大妄为,有的还以“佛陀制定的戒律不适应现代”为借口。谁给他们擅自改戒律的权利的?得到佛陀授权了吗?真是令人痛心!

《印光法师文钞续编·感应篇直讲序》的原文是:

“《太上感应篇》,撮取惠吉、逆凶、福善、祸淫之至理,发为掀天动地、触目惊心之议论。何者为善,何者为恶,为善者得何善报,作恶者得何恶报,洞悉根源,明若观火。且愚人之不肯为善,而任意作恶者,盖以自私自利之心使之然也。今知自私自利者反为失大利益、得大祸殃,敢不勉为良善以期祸灭福集乎?由是言之,此书之益人也深矣!故古之大儒,多皆依此而潜修焉。清长洲彭凝祉,少奉此书,以迄荣膺殿撰、位登尚书后,尚日读此书,兼写以送人,题名为《元宰必读书》。又释之曰:‘非谓读此书即可作状元、宰相,而状元、宰相决不可不读此书。’其发挥可谓透彻之极。然见仁见智,各随其人之性质。此书究极而论,止乎成仙,若以大菩提心行之,则可以超凡入圣、了生脱死,断三惑以证法身,圆福慧以成佛道,况区区成仙之人天小果而已乎!”

(白话翻译)《太上感应篇》,撮取了顺理吉祥、逆理凶恶、行善得福、淫恶招祸的真理,发为掀天动地、触目惊心的议论。阐明什么才是善,什么才是恶,行善的人得什么样的善报,作恶的人得什么样的恶报,洞悉其中的根源,明白如同观火。况且愚昧的人之所以不肯行善而任意作恶的原因,是因为自私自利的心使得他如此。今天知道这个自私自利实际上反而是失去大的利益、得到大的祸殃,怎敢不努力行善以期灾祸消灭、福庆云集呢?由此说来,这本书利益大众实在很深啊!所以,古来的大儒,很多依着这本书暗中潜修。清朝江苏长(常)洲的彭凝祉,小时候就奉持这本书,以至到荣中状元、登上尚书的位置后,还每天读这本书,又抄写送人,题名为《元宰必读书》。又解释说:“不是说读了这本书,就可以作状元、宰相,而状元、宰相决定不可以不读这本书。”他的发挥说明可说是透彻到极点。然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随每个人的性质。这本书追究到极点来讨论,最高只是成仙,如果以大菩提心来行持,就可以超凡入圣、了生脱死,断三惑以证法身,圆福慧以成佛道,何况区区成仙的人天小果而已呢?

 

贤佳】是的!印光法师说“此书究极而论,止乎成仙”,即明讲了外书的极致局限,而借其鲜明因果事理劝人断恶行善,并以佛法知见、发心发挥深义,使佛教徒不致轻视。这正随顺《观无量寿佛经》所说“净业三福”的初福——“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并通于第三福——“发菩提心,深信因果”。

弘一法师《改过实验谈》也说:“以下所引诸书,虽多出于儒书,而实合于佛法。因谈玄说妙、修证次第,自以佛书最为详尽,而我等初学之人,持躬敦品、处事接物等法,虽佛书中亦有说者,但儒书所说尤为明白详尽适于初学,故今多引之,以为吾等学佛法者之一助焉。……须先多读佛书、儒书,详知善恶之区别及改过迁善之法。倘因佛儒诸书浩如烟海,无力遍读,而亦难于了解者,可以先读《格言联璧》一部。余自儿时,即读此书,归信佛法以后,亦常常翻阅,甚觉其亲切而有味也。”

太虚法师《论宋明儒学》说:“方便教化先成人故之一义,即是以佛之人乘法教化人众,令得完成人格,生生世世不失人身,不堕恶趣,实亦佛法所重。而中国之儒学最合乎此,故在中国即可用儒学以教人。然中国历来之佛徒,皆偏出世,而不知以此化普通人众,致为儒者所排。然亦由儒者据此为己业,不知是佛之人乘法,佛徒若宏人乘以夺其业,更易起诤,故宁超然方外。而少数由儒入佛,真明于佛者,亦间由方便随顺以引导儒者之故,专说儒理,示异于佛,此则阳儒阴佛,菩萨之权巧也。”

《虛云老和尚文集·劫外余音序》说:“世界无论何教,总是导人为善,为治心之法,如佛则济度众生,使众生脱苦,儒则重伦常,使人各尽份,本无异致。所不同者,儒则着重世间法,佛则世间法外更有出世间法,深浅不同耳。今滇南郑永熙居士,集佛、儒两教之精义,融冶一炉,编成名曰《劫外余音》,简而显,精而微,真救世之宝筏,可谓阿伽陀药矣!乐为之序。”

明朝莲池法师师《竹窗二笔·儒佛交非》说:“凡人为恶,有逃宪典于生前,而恐堕地狱于身后,乃改恶修善,是阴助王化之所不及者,佛也。僧之不可以清规约束者,畏刑罚而弗敢肆,是显助佛法之所不及者,儒也。今僧唯虑佛法不盛,不知佛法太盛,非僧之福。稍制之、抑之,佛法之得久存于世者,正在此也。知此,则不当两相非,而当交相赞也。”http://cbeta.buddhism.org.hk/xml/J33/J33nB277_013.xml#pJ33p0045a2901

蕅益法师《灵峰宗论》说:“在世为真儒者,出世乃为真佛。以真儒心行而学佛,则不学世之假佛。……儒与老主治世,而密为出世阶;释主出世,而明为世间祐。”又说:“世、出世固不可判作两橛,亦不可混作一事,盖儒佛下手同,要归异。虽从真儒下手处下手学道有基,不向真佛要归处要归,真性不显。东坡学佛,然后知儒,以宣圣(注:孔子)出春秋世,众生根性机缘未熟,一往且就伦常指点,五乘格之,仅属人乘,间露极谈,终不彰著。复被宋儒知见覆蔽,遂使道脉湮埋。非藉三藏十二部教,求开眼目,不唯负己灵,宣尼(注:孔子)亦受屈多矣。……问:儒云‘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温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礼’,与佛法同耶?别耶?亦同亦别耶?非同非别耶?答:儒佛有名同义异者,如德性、广大、精微等,一世间道理,一出世道理也。有名义俱同,而归宗异者,如问、学、致、尽等,下手无别,到家实分世、出世也。然为实施权,儒亦五乘中之人乘;开权显实,则世间道理亦顺实相。故同别四句,执之皆谤,善用之即四悉檀。”http://cbeta.buddhism.org.hk/xml/J36/J36nB348_002.xml#pJ36p0292a0201

莲池法师《正讹集·三教一家》说:“解佛经者,多引用六经诸子,何也?噫!此方文字,唯孔、老为至极,不此之引,而将谁引?然借其语,不用其意,深造当自得之。”http://cbeta.buddhism.org.hk/xml/J33/J33nB277_015.xml#pJ33p0074c1201

《紫柏尊者全集》说:“古人有云:‘依文解义,三世佛冤;离经一字,即是魔说。’是以佛祖真子乘愿而来,可儒可佛。至于种种异道,随类利生,如水银堕地,颗颗成圆。”(卷第五)(http://cbeta.buddhism.org.hk/xml/X73/X73n1452_005.xml#pX73p0186a2001

《大方便佛报恩经》说:“尔时如来四众围绕,为诸天龙、鬼神、大众广说世论及出世间之法。”(卷第三)(http://cbeta.buddhism.org.hk/xml/T03/T03n0156_003.xml#pT03p0141c1105

《妙法莲华经》说:“以是清净意根……若说俗间经书、治世语言、资生业等,皆顺正法。”(卷第六)(http://cbeta.buddhism.org.hk/xml/T09/T09n0262_006.xml#pT09p0050a1801

《优婆塞戒经》说:“菩萨摩诃萨具足五法,则能庄严无上菩提。何等为五?一者信心,二者悲心,三者勇健,四者读诵世论不生疲厌,五者学诸世业亦不厌之。”(卷第二)(http://cbeta.buddhism.org.hk/xml/T24/T24n1488_002.xml#pT24p1045c2416

印光法师《增广文钞·复汤昌宏居士书》说:“儒、佛工夫,浅而论之,亦颇相同;深而论之,则天地悬殊。何以言之?儒以‘诚’为本,佛以‘觉’为宗。诚即明德,由诚起明,因明致诚,则诚明合一,即明明德。觉有本觉、始觉,由本觉以起始觉,由始觉以证本觉,始本合一,则成佛。‘本觉’即‘诚’,‘始觉’即‘明’,如此说法,儒、佛了无二致。至于发挥其修证工夫、浅深次第,则本虽同,而所证所到大有不同也。儒者能明明德,为能如佛之二惑圆断、二严悉备乎?为如证法身菩萨之分破无明、分见佛性乎?为如声闻、缘觉之断尽见思二惑乎?三者唯声闻断见思为最卑,然已得六通自在。儒教中学者且置,即以圣人言之,恐未能与见思净尽者比,况破无明、证法性之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乎?即谓明其明德,堪与破无明者比肩,然破无明者有四十一位,为与最初之初住比肩耶?为与最后之等觉比肩耶?即与最后之等觉比肩,尚于明德未明至乎其极,直待再破一分无明,方可谓诚明合一、始本无二耳。世人闻同,即谓儒教全摄佛教,闻异即谓佛教全非儒教,不知其同而不同、不同而同之所以然,故致纷纷诤论,可不哀哉!”

更多相关辨析可参看:

戒律答疑讨论之二十四·(四)》

 

(四)

居士】有人留言:

有一次父亲为我烧菜,这盆菜其他人不会吃,但他不小心放了一点点超市买的调料,内有五辛。我知道后仍旧把这盘菜吃了,因为我不吃将会全部浪费,而且也会令长辈不适,甚至迁怒于佛教。我这情况属于犯戒的几等罪?

 

贤佳】可回复:

如果受了梵网经菩萨戒,则犯食五辛的轻垢罪,但情过轻微,忏悔易得清净。如果没受梵网经菩萨戒,那么不犯戒。

 

居士】她回复:

{〖某居士〗每次我都会提醒,“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子是我母”。

〖我〗拉倒吧!一想到伪滥僧是我父……

〖某居士〗只要有人学正法,那就是正法。我们已经受菩萨戒,那就是佛子。上次*寺师父开示说的,管不了别人,自己就好好修。他们不是很可怜吗?破坏佛法,自己无有出期,没有智慧。

早上冤家做了萝卜馍,结果我吃的一块,咬了几口,看有葱,受够了!吐不下来!

〖我〗你有几种方法排遣你遇到这事的负面情绪:1.吃之前问清楚。2.告诉家人你不吃五辛。3.你自己做菜。4.不是故食不犯戒,不必耿耿于怀而对家人怀有成见。5.感恩还能吃到家人做的食物。

〖某居士〗我不感恩能吃到家人做的饭,我一点都不想吃。这件事只会让我更想远离这个所谓的家,像牢笼一样的,以亲情为名绑在这里。今天“大姨妈”痛到不行,继续坚持去上课,也熬过去了,身苦、持戒苦,都是苦的,早死去西方。}

请法师判定,这种心口不一的居士,是否为假慈悲之人?应该花精力劝诫吗?认识此人已经有两年,对她的了解中看出,她的为人处世态度似乎没有什么改善,还是菩萨戒戒子,真是令人无话可说!像这种无法处理好家亲眷属关系的人,临终能无碍往生?

贤佳】可回复:

对自己父母亲人缺乏体谅、感恩,却说常念“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实是虚浮。宜随缘随力劝导修习“净业三福”的初福,如印光大师教导“敦伦尽分,闲邪存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