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僧人孝养父母(20211102)
(一)
【居士】文章《莆田极乐寺尼母亲的苦恼呼吁》下有人留言:
有几个父母能把自己的孩子送去出家?少之又少!你清华大学毕业,想必你父母当初是何等的自豪?请问你父母同意你出家了吗?
【贤佳】可回复:
应跟父母耐心沟通,或将父母养老送终后再出家。想强逆父母出家者或支持他人强逆父母出家者,如果真认为出家好,自可养孩子送出家。我以前在龙泉寺见过信佛的父母逼儿子出家的。
我早先被日常法师、学诚体系相似法蒙蔽,隐瞒父母而硬出家,让父母受极大苦恼,现在想来非常愧疚!现在父母接受我出家修道,我常与父母联系,尽力安顿、安慰他们,并随力劝导众人不要硬背父母出家,也算弥补罪过。可参看:
【居士】留言者回复:
“现在父母接受我出家修道,我常与父母联系,尽力安顿、安慰他们,并随力劝导众人不要硬背父母出家,也算弥补罪过”,严以律他人,宽以待已?你自己可以弥补“罪过”,却逼迫他人,不觉得搞笑吗?
【贤佳】可回复:
是劝导,并非逼迫,但愿曾犯错的其他人也能积极弥补罪过。
(二)
【居士】文章《莆田极乐寺尼母亲的苦恼呼吁》下有人留言:
你的父母双亲现在如何孝养了?当初你也是未征得父母同意就偷偷出家拜了学诚为师。
【贤佳】可回复:
有居士资助我父母,我妹妹照顾父母,我经常电话联系父母。
(三)
【居士】文章《莆田极乐寺尼母亲的苦恼呼吁》下有人留言:
根据戒律,出家人不可把寺院里的物品拿给家人,不可把自己的资财给在家的人用,因为这都是十方供养的,供养的是三宝,您怎么能让居士资助你父母呢?因为您的“威名”?因为您在龙泉寺的权力吗?这是无惭无愧的表现!作为出家人,每日尚且要省察自己就是托钵的乞士,您让居士供养您父母,您的惭愧心何在?您还天天要求月悟法师还俗,您自己为什么不还俗?
【贤佳】可回复:
按戒律,比丘应供养贫病父母,如果自己乞食所得或接受供养所得不足,可以劝化居士济养父母。
如《五分律》说:“时毕陵伽婆蹉父母贫穷,欲以衣供养而不敢,以是白佛,佛以是事集比丘僧,告诸比丘:‘若人百年之中,右肩担父,左肩担母,于上大小便利,极世珍奇衣食供养,犹不能报须臾之恩。从今听诸比丘尽心、尽寿供养父母。若不供养,得重罪!’”(卷第二十)(http://cbeta.buddhism.org.hk/xml/T22/T22n1421_020.xml#pT22p0140c1415)
《四分律行事钞资持记·导俗化方篇》(〔唐〕道宣律师撰钞,〔宋〕元照律师撰记)说:“〖钞〗《五分(律)》:毕陵伽父母贫穷,以衣食供养,佛言:‘若人百年之中右肩担父,左肩担母,于上大小便利,极世珍奇衣服供养,犹不能报须臾之恩。从今听比丘尽心供养父母,不者得重罪。’《僧祇(律)》:父母不信三宝者,应少经理。若有信者,得自恣与无乏。若父母贫贱,将至寺中。若洗母者,不得触。得自手与食。父者,如沙弥法无异,一切皆得。……《五百问》云:父母盲病,无人供给,得乞食与半。〖记〗百年勤苦,不报须臾,况多时乎?以道供俗,本是污家,唯许二亲,故云听也。得重罪者,违制吉罗,业道重故。二中,‘不信,少经理’者,逼令归正故。‘经理’谓供给营干也。有信恣与者,必无虚费故。开将至寺者,无亲可归故。……论举盲病,余病例然。又但缺所须,不必在病。”(卷下)(http://cbeta.buddhism.org.hk/xml/T39/T39n1788_002.xml#pT39p0196c2301)
更多相关辨析可参看:
《论佛法与孝道》
《论佛法与孝道之二》
【居士】留言者回复:
(1)党中央已经宣布全民进入小康社会,国家也实行了全民医保,生活和医疗都有保障了,按照您所引用的文字,您的意思是您父母还很贫困,生活无依,所以需要居士资助甚至您本人来赡养?那您能向大家公布您父母的真实生活情况吗?为证您的问心无愧。
(2)佛入灭后,第一次结集里,优婆离尊者诵出的律是《八十诵律》,早已经不存在了。现在所能看到的律都是几百年后,部派佛教时期各部派根据自己的需要,经过多少修改之后形成的律。从您当年一位愚痴的清华博士,现在也是愚痴的比丘,当年去找学X出家就是为了名闻利养,现在天天写这些文章还是为了名闻利养。
【贤佳】可回复:
(1)父母多病,农村医保有限,且有生活需求,需要适当资助。如果足够,自然不需要资助,那更好。
(2)各部律典是从《八十诵律》中摘取适应所在地区机缘的内容而行化,是佛允许的,其实大同小异,可以互证互补,不必因噎废食,否则不必出家受戒。就法论法,不必因人废言,何况主观臆断。
【居士】留言者回复:
您看龙华寺、弘法寺、光孝寺、灵隐寺等等这些寺院里的比丘过得多自在,都是神仙的日子,您非要去龙泉寺当打手。
【贤佳】可回复:
我以前愚痴迷误,现在已离开龙泉寺体系。出家生活“自在”,若不能认真持戒修道,甚至还不顾父母困苦死活,那么难免深重堕落,不如还俗孝养父母。
莲池大师《竹窗随笔·为僧宜孝父母》说:“有为僧不孝父母者,予深责之。或曰:‘出家既已辞亲割爱,责之则反动其恩爱心矣!’曰:‘恶!是何言也!“大孝释迦尊,累劫报亲恩,积因成正觉。”而《梵网》云:“戒虽万行,以孝为宗。”《观经》云:“孝养父母,净业正因。”古人有作堂奉母者,担母乞食者,未尝以恩爱累也。奈何于亲割爱矣,而缔交施主,不绝馈遗,蓄养弟子,过于骨肉,是无亲而有亲,出一爱而复入一爱也,何颠倒乃尔!且己受十方供养,饱暖安居,而坐视父母之饥寒寥落,汝安则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