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多识仁波切“密比显高”的二十三点质疑

对多识仁波切“密比显高”的二十三点质疑(赏花人2017)

尊敬的多识仁波切:

因闻你曾论密比显殊胜理由,学人有多处疑惑,望仁波切给予释疑。

对于仁波切的疑问有很多,总共要归纳的话大概是四十来条,但这里主要提二十三点,望仁波切解惑:

(仁波切原话)第一处,及九条疑问:

学完五部显教理论并非学业的终点,接着要进入佛教知识的顶峰——金刚乘‘四续部’学理研修领域。完成这个领域学业任务的学者才算显密兼通的学者,这样的学者才能纵览佛教教理的全貌,才有资格评说显密理论的优劣长短。”

对仁波切此段话可谓疑惑诸多,对此有如下几问:

一问:是一派修学次第中,位置靠后的定为殊胜?还是殊胜的一定靠后?两个都有问题。

请教仁波切:是否以教派学习先后顺序为参照,定先学为低,后学为高?

如果是,假如现在出一个宗派,是要学了密之后再学显,那就是,显比密高。是否如此:假使汉传出现这种宗派,先要学完密,才准入汉传正式教理修学,就意味者显比密高?

如果是,那么这种是没有意义的。

乃至于,假使现在出现一个外道,它要求先学密,再学显,最后学《论语》,那就代表《论语》最高?

如果是殊胜的一定靠后,最后学,是不是违背了对机说法的准则,形成了僵化的机制?五部大论不能摄密部,或者说,就决定没有大根基者能够从显悟密的?没有从前悟后的?

这都是进一步的微细问题。你要比高低,那我们就好好谈谈。

二问:若从理事看高低,是否密续之理事超越显教之中道法性?

约理,如果说是,那么,密续内容其理体出不出空有无碍的大般若?如果不出,那么,与显理本质还是没有区别。

约事,如果说密续事相更为详尽,则此事相为定是佛眼观察才知,还是共外道?若共外道禅定观察,是不能以此定佛法内部优劣,只能说个人修行层次有差别。若必佛眼观察出,佛眼同样观察出般若为无等等咒,观察《法华》为究竟,观察出《楞严经》为大佛顶。此类经对于仁波切来说是显,但是佛陀授记为无上——佛顶,那就是显密无别。

且《楞严经》中,对于身心世界来源、成因事无巨细,仁波切可否举出一个比《楞严》描绘事相更清楚的经典?比方五十阴魔,修行的五十层境界,层层细说。比方山河大地到底怎么来的。

如果举不出一个比《楞严》等“显教”更为细致的,那么无论于理于事,密续都没有比汉传更殊胜。

三问:学完密续是否定开悟?若不是,则学完文字未必超胜学显开悟者。

仁波切!学完五部大论是否等于开悟?还是说一个学识掌握了?如果学完五部大论等于见性,那么可以说这很殊胜,但是见性与否谁印证?那么多学完五部大论的一般不可能就等于见性了,这一点我认为是这样。仁波切是否同意“学完五部大论”乃至“学完密续”,最后还是有还俗,甚至成为外道的可能?

如果有可能,如何成立“学完五部大论与密续”就有资格评论显密优劣的?只是学了点文字,根本未悟诸法实性,就不算真通佛法,如何有资格论显密优劣?未悟实相,毕竟如何知显不如密?通过表面比较吗?若有人学《楞严》《法华》开悟,此时有一学完五部大论与密续却根本没开悟乃至不信佛法之人,他有资格评判那个学显开悟的人境界?恐怕不太合理。如同一个外道他为了破佛教,来遍览大小乘,恐怕他的境界也远不如一个皈依三宝的初学弟子。

假使仁波切同意学完五部大论不等于见性,那么这个学完五部大论的人,它去学密续,应该就没有实际上的意义。不能说:有一个人它文字学习了五部四部,它就可以即身成佛了,超越显了。假如有一个学显的,没学过密续,但是它是开悟了的,这个人和文字上把密续过了一遍的人比起来,恐怕还是开悟的更殊胜。仁波切是否同意“学显见性者”,其内证境界以及对于佛法的领悟,远非只“学了五部大论与密续”文字道理而未悟实相的人可以评论?

四问:是否学显见性能亲问佛陀密法,若是,显自然摄密。

仁波切!学显见性的人,是否可以去问佛来传承?还是说,密的传承,见性的人是不可以问佛,佛不看哪个见性不见性,而是要看这个人尊敬不尊敬宗喀巴大师、宁玛派大师,不到那里,即使见性去问佛,佛也不说?

如果是见性可以自己去问佛,那么可以这么说:显宗见性后密自然具足了。自己可以见佛问了,而且见性后问佛,比去问现在密宗那些没有见性而只有文字法卷在的,可能会更稳妥一点。佛那里的传承是肯定没问题,但是密宗仁波切那里的东西不一定,也许有很好的法,但是那个东西正不正,却不一定可靠。也许正,也许不正,也许被害死,也许得大益,没有人可以保证。

如果说,见性之人见佛,佛也不说,必须跑去西藏学,跑到某个地方学,那就需要请教仁波切给一个说法。这似乎不太合理。如果问佛佛会说,则汉传只论见性之说,可以说是抓住了佛法修学关键,提纲契领,显教才是佛陀教法核心与关键处,密续就不是必须品。

五问:往生净土者可否请阿弥陀佛传一切法?若是,净自然摄密。

如果说,往生净土见佛,佛陀传承了密法,那么密法可以说自然摄于净。信愿持名,自然能入密。而且,往生净土后,都是佛住持,法肯定不会有问题,修学过程也有佛来把控,那是万无一失。这也可以说,显自然摄密了。只要能见佛了,自然可以了,而且佛亲自说的绝对不会有差错。但是,仁波切的密法传承,是否可以证明一下绝对没错?

六问:不知仁波切见性没有?如果没有,还只是闻慧,恐怕并不能真实通达显教。

仁波切!以逻辑推理得出见性不等于成佛。这应该不太合适。因为见性者,那个性本来不属于思维意识可以缘到的东西,不是逻辑能达到。为了确保万无一失,所以请仁波切谈谈自己开悟没有。

另外,见性成佛,见性层次也有很多,藏、通、别、圆各各有见性:偏空性,但中性,圆中性。仁波切见性不等于成佛论,见的哪个性?

另外,单依圆说,六即佛都是见性的。比如,分证即和究竟即之间,差别很微细,恐怕不是逻辑六识能观察清楚。就是相似即好了,仁波切有没有?如果没有,那么对于性为何物,应该是不可能清楚的。在这种情况下,谈见性不等于成佛,那是比较空洞。

好比说南瓜比西瓜好,总是要看过西瓜跟南瓜才好。如果西瓜都没吃过,评论二瓜,其实逻辑严密,也不一定有多大说服力的。就好比一个外道他通达五部大论与密续的文字逻辑,他也没资格谈见性等于不等于成佛的问题。因为他没见性,还不知道佛法真正的奥秘。

七问:是否佛经记载密比显殊胜,那就是密比显殊胜?还是仁波切们自己看经论自己得出的结论?

仁波切!如果是依佛经记载密比显殊胜、最殊胜为由,那么《心经》说那个是无上咒、无等等,是否就表示佛法当中不应该有比这个更好的咒?因为,依佛经为准,佛在《心经》乃至你们诸位仁波切堪布认为的“显教”经典中,佛陀也是处处授记般若为第一,没有第二个第一。如此,我也可以说《心经》第一,我也可以说没有密续能超越《心经》。

仁波切!如果说不能依经文为准,要依你们宗派的解读为准,《心经》这个没有多识仁波切这个殊胜,那么同理,密续中说它比显殊胜,也立不住脚——假使显教依自己标准解读密续,解读出来没有比显殊胜,那么也可以这样说。等于你有你的标准,别人有别人的标准。

比方汉传的标准,就特别看重根基,以法对机为主。若应以《法华》得入实相,于此人,《法华》便第一。应以《金刚经》得入实相,则《金刚经》于此人第一。若此人密续不合适,依密续不能入,应该依《心经》入,那么,密续对于此时此人是远不如《心经》重要,完全可以暂时不要。依汉传看法,假使有人此时应以密续得度,那就是密续殊胜。诚然根基不是一成不变,但是在每一个特定时期是有稳定性的。汉传《金刚经》说“是法平等,无有高下”,以能令人契入实相为准。

如果以佛经文字记载,那么汉传经教中许多都说那是无上法。仁波切你应该不能说“不行!我这个文字是藏文,比汉文漂亮”,或者:“就是要稍微殊胜点的。”当然,我相信仁波切不至于这么这样。但也不排除仁波切持带有情绪的宗派偏见。如果不以佛经记载为准,而是你仁波切的解读为准。那么,有一个外道,他如果比你仁波切还能说会道,仁波切承认他比你殊胜吗?当然,如果仁波切以为天下已经没人能胜过你,那我也没话说。仁波切与大堪布们有因明,大概不怕。

八问:仁波切是否同意教法殊胜与否,要看是否还有依教修成的人?

仁波切!如果你同意,那可否出示几个现代修成密续的大德,以及其相关的印证、相关资料?如果说,只是口头说谁比谁殊胜,实际根本没人再修成了,能令人成就的就是殊胜法,离了这个,那打口水仗也没有意思。仁波切同意不?

汉传近代成就者是不少的,如果仁波切感兴趣,可以去看看。我这就不提了。你们认为的“显教”成就者,就二十世纪开始到现在,数量可能还是有一些的。而且,仁波切最好比较一下两地成就者成就的高低,或者仁波切用你的因明论证一下到底谁比谁证得高。

仁波切!如果说不看过去,看未来,是否仁波切可以预见未来你宗门下将有诸多大成就者?然后仁波切预见了显教门下没有了?

如果仁波切根本不关心现实情况,就是扎在纸堆里谈逻辑论证,我个人是不太看好,我觉得没意义。仁波切同意否?

九问:仁波切可否出示密续具体修行方法?如果一边以“密乘戒”为由,不出示具体修法,却一边说“我就是比你高”,恐怕有问题。

仁波切!你总觉得密比显殊胜一点,那么,仁波切你可否把密宗修行、密续的都公开来谈?如果一边不公开,一边就是说密比显殊胜,那就有点说不过了吧?你不能自己东西藏起来,一边说:“我比你好。”你总要把东西拿出来看看才可以的。

那许多外道还说比佛教好,那么东西拿出来大家看看。你如果要以“破戒”为由,不拿出来,那也没办法,不能强人所难,但是这样其实沟通起来就很困难了。

“我的比你好,可是我不能给你看,我爸妈说不可以”,小时候我就碰到过这种,我觉得那小孩比较可爱。但是现在又碰到了。就是常常有密宗的修行人跟我这么说“密比显高”,但是“我不能告诉你密怎么修的”,为什么呢?“因为我们密乘要保密”。我觉得这行为有点无赖的意思。我的想法也符合人之常情,毕竟是凡夫。我理解不了密宗有一类堪布仁波切们总是说“密比显(汉)好,但是具体修法不能说”

如果确实不方便公开,那就不要再谈什么密比显高就是,为什么念念不忘高低优劣?

仁波切第二处原文及几个问题:

佛教的主题是人,人是由物质的肉体和非物质的智能意识两类元素合成的生命。在显法中把人界定为‘五蕴’身,物质肉体是色蕴,受、想、行、识四蕴属非物质智能意识。对人的智能意识从功能上分为六识,或者八识,对其中的五官识分为物质性的五根和非物质的五识。其余,心王、心所(五十一所)都是从心理功能和心理指向分类的。密法的人体理论比显法人体理论精密得多。如把人体分为粗分、细分、极细分。外形肉体是粗分身,精、气、脉是细分身,作为元神载体的物质性极微命气是极细分身。粗分和细分人体在一期生命结束时与智能意识分离,但极细分物质体与本原意识(元神)永不分离,故称‘金刚体’。

人的智能意识也分为粗分意识、细分意识、极细分意识三类。粗分意识是人类平常的感知思维意识;细分意识是人在死亡过程中显意识活动停息后,在微弱的心识中呈现的八十种细微心理活动和产生白(明)、红(增)、黑(得)三种光感的微弱意识;极细分意识是人在死亡过程中显意识和残留的微细意识完全停息后,潜在的本原意识的显现,即‘死亡光明’。‘光明’指心的‘感知’性能,即智能体之意。”

——问仁波切:

第十问:若以分得细为由,汉地中医以及西医分的也很细,是否显教把中西医的结合一下,就超胜密宗了?

仁波切!我读你这段话的意思,密宗的所谓细,是对于色心诸法继续再分。这种分类,能分析的是第六意识的分析功能,所分的境界毕竟不出五蕴。有错不?如果有错,请仁波切指教。但此处我先陈述下我的看法和我的疑问。

这种细,不要说佛法,中医也有分,把身体分了许多经脉。西医医学仪器分得细,可能比密续分得还细。

所以,我认为,对于五蕴分得细,是不能拿来作为区分二种教法优劣的理由的。不然,中医、西医跟显教结合,是否就超越密宗?恐怕是不可以。

我对于多识仁波切这个就是理解成以细为高。如果有理解错了,望仁波切纠正,赐教。

另外还有几点:

第十一问:分得细与修行快慢有没有必然联系?

仁波切!分细,并不能说对于成佛快慢就不同了。这二个有什么必然联系没有?如果有,那么是否为了快速成佛,要把中西医也学完再修学三无漏学?这个在教内恐怕难以达成共识。快慢与人的悟性、善根福德因缘有关。对于五蕴分得粗细,是不能成为快慢优劣决定因素的。

第十二问:这种细必须佛眼观还是共外道禅定?

仁波切!有禅定的人,也可以观察比较细,是否意味着禅定就可以通达密宗不共部分?如果说必须佛眼观察到,那么没有成佛的人六根根本观察不到,如何利用?是否会因人因业力习气而异?如果是,那么除非佛来观察,不然恐怕意义不大,也利用不起来。如果不会因人而异,那么就是永恒存在的,似乎教理上又说不过去,变成诸法有自性了。

第十三问:粗细不过是五蕴事相的再分,理体有无二?

仁波切!粗细总不出五蕴,事相本来无量无边,如果说依事相论优劣,是否显教有人证得实相后,来观察说出很多细节补充,是否就是比密更殊胜?如果是,这样恐怕没完没了,因为密教也许再出一个成就者又来,显教又来……。如果这样,比优劣就成了过家家了。

仁波切!是否承认,五蕴粗细不同,但理无不同?是否承认,如果有利根者,依空假无碍的中观直接观而相应,依理而修,不必再分细,自然慢慢能够见细?未必佛经不说,修学显教者就不能观察。仁波切是否同意?若不同意,仁波切可能要花点时间证明一下。

多识仁波切第三段原话,以及几个问题:

哲学上大乘佛教分唯识、中观两派。简单地说:唯识派主张万物不离心,或者说万物是心识的显现。中观派主张心(主观意识)和境(客观存在)是相对的存在,世俗谛中俱有,胜义谛中俱空。但在转世因子的认定上两家观点一致,都认为是受染意识——我执是转世因子。但在密法中主张物质和精神智能是不可分离的双合金刚体,因此,在转世因子上也主张有意识因和业气因两种。如果转世因子是纯意识,那么,转世的意识,五蕴不全(缺色蕴),新转世的色身的前因又在哪里呢?按因明的原理,色变色,识变识,不会相互转化。因此,物质色身的前因必然是物质,非物质意识的前因必然是意识。又,如果死亡后只有纯意识的存在,那么,中阴身的色身(可见身)从何而来?对这些问题只有密法理论才能回答得合乎逻辑。”

——请教多识仁波切:

第十四问:一个理由显密都可以破,为何仁波切只破显?

仁波切!以“色生色,识生识”为理由,破自己以为的显宗唯识(非真正汉传唯识)只有识没有色之说,是有逻辑漏洞的。说这个显教唯识有漏洞。

依“色生色,识生识”为理由,也可以破多识仁波切那个色心不二金刚体。思路是这样:

一、若色心有实界,可破仁波切的色心金刚体之说。仁波切以色生色,识生识故,破唯识不成立(仁波切的唯识不是汉传唯识),倒推回去,色心既然是二,有实界,那么,按照色生色、识生识的原理,仁波切的色心金刚体之说没法成立。有实际界限,就是可以分离的,怎么会是金刚体?

二、如果色心如仁波切说,二者不二,无界,那么,色生色、识生识就说不过去了。色心不能分,那就不能成立色生色,而是即色即心、即心即色。既然不分,应该无界。若有界,必定分离。既然无界,就无法再用色生色、识生识的规律,只有名言而无实事,因为根本无离心之色,也无离色之心,根本找不到离色识与离识之色。

仁波切就不应该用色生色、识生识来破显唯识,因为色识不二,举识则色自具故。也无法用来成立自己的金刚体,色识既然二分,金刚体就不成立。

第十五问:仁波切是否想以世俗逻辑楷定实相?

本来色心无性,于胜义不异,世俗颠倒而见二分异体。仁波切的色生色、识生识,是在二分基础上立的,就是在颠倒心基础上立。因此色生色、识生识或许符合世俗逻辑,但色心二分本身不符合第一义情况。这样的思路:

如果说色生色、识生识只是在世俗谛适用,那就是为了迎合众生逻辑习惯方便说。以世俗逻辑来楷定实相,这本身不合适。世俗合理的东西,未必佛法合理。世俗见身体被火烧干净,难不成这个人从此以后没有色身了?如果说只是粗色被烧,细色何在?因此不能依世俗逻辑来定实相。

第十六问:色心二于胜义有体否?有则为外道。

如果色识二分并非仅在世俗谛适用,于胜义谛也适用,也是二分。那么,便非胜义,一切法空都没有了,成外道见,一切法实有,佛法都不是。如果与胜义皆无体,则本不二之理可成,无需密续仍然可以提出体不二。

不知仁波切是哪种?如果是一,依世俗逻辑楷定佛法。如果是二,那可能是不是佛法都要考虑下了。

第十七问:转世因子,汉传唯识比仁波切的密还多,仁波切是否认真了解过?

仁波切!《成唯识论》分习气时有有支习气和名言习气、我执习气之分。有支习气即业力。仁波切应该去研究下《成唯识论》和窥基大师的论疏。

又《成唯识》有唯识四分说,认为见、相(精神、物质)本来不分离。仁波切应该是缺乏深入了解,并非仁波切口中的“唯见无相”。

望仁波切深入了解。

第十八:仁波切习的中观是否龙树菩萨《中论》?若是,则对于中观否定业力只论意识应该商榷。

仁波切说龙树菩萨中观认为世俗谛中转世因子只有我执习气,这是不正确。龙树菩萨中观并没有否定业力。如果说没有业力,只有我执,六道众生差别相、每一道差别相也不能分了。龙树菩萨中观《观业品》只是谈了业性空,没有说否定业力作用。仁波切应该再去看一下中观。

仁波切第四段原话,及几个疑问:

生命与环境的关系上,显宗只是把环境看作众生各自的业力形成的生存环境而已,而密法把天地视为外宇宙,身体视为内宇宙,内外宇宙有着相同相应的盛衰变化规律。生命的净化升华的修炼必须遵循自然规律,这是时轮密法的环境与身心相应法理特色之一。”

——请问多识仁波切:

第十九问: 仁波切自相矛盾:前面说中观、唯识只讲轮回为染污意识,没有讲业力,为什么这里又说显教在身心世间关系上是依业力来构建的?

仁波切!如题,上面那段话,仁波切说显教转世因子只说染污意识,为什么此处显教谈有业力?如果是还有什么密意,请仁波切开示。我对比了两段话,至少表面看来仁波切是自相矛盾了。

第二十问:仁波切是否看过《楞严经》?如果看过,怎么会说出显教(如果在仁波切法眼中,《楞严经》是显教的话)经典只是简单以业力诠释心境关系?

仁波切!现摘一段经文呈仁波切,虽然未必入仁波切法眼,烦请仁波切“法眼”过目,“显宗”是否讲了万物与身心相应的“盛衰变化规律”:

佛言:“富楼那,如汝所言,清净本然云何忽生山河大地?汝常不闻如来宣说性觉妙明、本觉明妙?”

富楼那言:“唯然,世尊!我常闻佛宣说斯义。”

佛言:“汝称觉明,为复性明,称名为觉?为觉不明,称为明觉?”

富楼那言:“若此不明名为觉者,则无所明。”

佛言:“若无所明,则无明觉。有所非觉,无所非明。无明——又非觉湛明性,性觉必明——妄为明觉,觉非所明,因明立所,所既妄立,生汝妄能:无同异中,炽然成异,异彼所异,因异立同,同异发明,因此复立无同无异。如是扰乱,相待生劳,劳久发尘,自相浑浊,由是引起尘劳烦恼:起为世界,静成虚空。虚空为同,世界为异。彼无同异,真有为法。觉明空昧,相待成摇,故有风轮执持世界。因空生摇,坚明立碍,彼金宝者,明觉立坚,故有金轮保持国土。坚觉宝成,摇明风出,风金相摩,故有火光为变化性。宝明生润,火光上蒸,故有水轮含十方界。火腾水降,交发立坚,湿为巨海,干为洲潬。以是义故,彼大海中火光常起,彼洲潬中江河常注。水势劣火,结为高山,是故山石击则成炎,融则成水。土势劣水,抽为草木,是故林薮遇烧成土,因绞成水。交妄发生,递相为种,以是因缘,世界相续。”

——仁波切!《楞严经》还有许多谈身心与世界本来不二体的经文,请仁波切自己深入经藏。就像仁波切自己说的:不通显密经,不要随意点评优劣。希望仁波切在仔细研究仁波切眼中的“显宗”经典后,再来探讨。不然的话,真的结论下太快了。

仁波切第五处原话,及几个问题:

密乘也称‘密咒乘’,密咒陀罗尼散见于小乘和大乘各种经典,如心咒、大悲咒之类。但密咒被解释为三密中的‘言密’,被纳入三密相应的修行之中,与精气脉的运行机制相结合,在促进身心的转化中发挥特殊作用是密咒功用的提升,这一工作是在密乘中完成的。”

——请问仁波切:

第二十一问:仁波切看到了显教经典中的咒不能与气脉相和吗?

仁波切!密教中的咒与人气脉运行机制相和的话,显教的大悲咒、楞严咒乃至各种其他咒语,都与人体气脉运行机制不相和吗?

如果是,请仁波切出示证据。是哪本经上讲的,显教经典(汉传大藏经)的大白伞盖咒、楞严咒、大悲咒、准提咒等等,他们居然不与人体运行机制合?

如果仁波切不能找到佛经明文,仁波切此言就有自赞毁他之嫌了。

第二十二问:是不是要经文说“这跟气脉合”,才表示与气脉合?还是至诚念佛念咒,自然身口意与佛菩萨合?

仁波切!念诵大悲咒、楞严咒得感应的事迹有很多。是否大悲咒经文后面不标:念这个会三密相应,就不相应?还是说,无论标不标,至诚念都相应?还是说,标了的,不至诚一样相应?

据我所知,至诚心念佛念咒,身口意都会自然慢慢与佛相应。如果心不成,则不成。不知仁波切同意否?

第二十三问:仁波切!佛说如法持楞严咒者,十方如来功德悉与此人。这个咒仁波切看得上吗?是不是你们密续没有记载,仁波切就认为他低你的密咒一筹?

仁波切!我附一段述楞严咒的功德给你,希望仁波切以后所密比显高时三思而后行。

恭录《楞严经》文:

阿难!若诸世界,随所国土所有众生,随国所生桦皮、贝叶、纸素、白氎书写此咒,贮于香囊,是人心昏未能诵忆,或带身上,或书宅中,当知是人尽其生年,一切诸毒所不能害。

阿难,我今为汝更说此咒,救护世间得大无畏,成就众生出世间智。若我灭后,末世众生有能自诵,若教他诵,当知如是诵持众生,火不能烧,水不能溺,大毒小毒所不能害……从第一劫乃至后身,生生不生药叉、罗刹及富单那、迦吒富单那、鸠槃茶、毗舍遮等,并诸饿鬼、有形无形、有想无想,如是恶处。是善男子若读若诵,若书若写,若带若藏,诸色供养,劫劫不生贫穷下贱不可乐处。此诸众生,纵其自身不作福业,十方如来所有功德悉与此人,由是得于恒河沙阿僧祇不可说不可说劫,常与诸佛同生一处,无量功德如恶叉聚,同处熏修永无分散。是故能令破戒之人戒根清净,未得戒者令其得戒,未精进者令得精进,无智慧者令得智慧,不清净者速得清净,不持斋戒自成斋戒。”

——希望仁波切好好研究一下。

最后,再提醒一下仁波切:

汉传一切法,都是明明白白放这里。但是,仁波切既然一定要论证密比显高,那就:

请仁波切自认为本宗密宗不共汉传部分出示出来。仁波切,总不能口口声声密比汉高,但是,密的东西就是不拿出来。你不拿出来,你修你的就可以,为什么要来评比汉传。你要来评也可以,但是仁波切,你至少把你的东西拿出来。汉传的都摆出来了,你的宝贝密宗不共法,什么时候拿出来,大家一起公正地看一看?

若果然殊胜,学人不会固执己见。若真是妙法,那是佛弟子共同守护。但如果最终证明,不出汉传藏、通、别、圆,不出《楞严》《法华》,那么,以后说话还是稍微顾及一下大局,不要轻易说这种证据不充分的话,容易伤及宗教和睦局面的话。

如果仁波切以及密宗部分大德,继续说密比汉好,可是东西就不拿出来,那其实说不过去的,就有理由怀疑耍无赖了。

不然,比方现在有个人,他学了显,也学过密,可是,他最后显密都不信,他觉得儒家好。最后,这个人他创了个“六明佛学院”,佛法五明学完后,他自己又创一个“商业明”“网站明”或者“营销明”,并且,他说“商业明”是“密中密”,如果一个人不学完“五部大论”,不学完“四部密续”,就是“不传”。他说“我的商业明,比显密都高,但我就是不告诉你”。这样,我想,仁波切可能有话要说。仁波切同我一样,希望他拿出来看看。

仁波切有空的话,希望能够抽出时间来回答一下这些问题。你要安立密比汉高,不是不可以。立论随你意,仁波切就是要找一百条理由,安立黑夜比白天亮都可以,但仁波切总要说明道理。比方有个人认为白天比黑夜亮,他有疑问,那仁波切你还是要答的。不然,可能就是增上慢自以为是之类的东西在控制仁波切的相续。希望仁波切能够重新审视这个问题。当然。交流或许不是一次两次的。只要仁波切诚心愿意交流,问题应该会慢慢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