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扭曲教下——慈城罗珠堪布说汉传教门只有析空法,没有其他证悟方法(赏花人2019-01-18)
堪布原文:
“除此之外,其它的显宗证悟方法就是因明(逻辑)的思维。譬如一个瓶子,我们确实看到它存在,但它也是由许多的微尘组合而成,不是一体性的东西。而这些微尘也可再分,到最后分完时,就是空性了。这并不是说,它到最后变成空性,而是它永远没有离开过空性。我们的肉眼是无法看到这个空性的,而这种方法只是教给我们一种理论上的概念,并用因明去作推理。譬如这一块布,把它拆开来就是一堆毛线,那么布到哪里去了呢?是消失了吗?而我穿的到底是布还是毛线?这毛线也是由羊毛织成的,那我穿的是布、毛线,还是羊毛?如将羊毛分割至最细的微尘然后放在一旁,则当初的那块布去了那儿?难道我原来穿的就是微尘?显宗是经由此种推理方法去了解空性的,这是一种接触空性的方法,但只是理论上的概念,没有实质的体会。”
评:略谈三点。
第一点:汉传并非只有析空,还有体空,还有次第三观、圆顿三观,还有直观不生灭心等等
天台判教,已经很清楚地显示,汉传并非只有析空,即并非只有逻辑推理一种方式,还有体空,直观如幻,乃至还有《般若经》《楞严经》说的十种如幻深喻。
别教则缘中道,有次第三观,以及约登地菩萨境直观“但中”佛性的方法。圆教有一心三观,直证实相之法。又,《楞严》有二十五圆通之修法,特别耳根圆通,直依本具之不生灭心性起修,圆脱三惑,圆证三德法。
窥基大师在《唯识二十论述记》说,可观一切法离现前一念无体。如果钝根人对现前一念起实执,则应再观现前一念也无性性。若利根人,知唯是心时,能破一切执又不坏一切法,离一切相即一切法同时,顿入法界真唯识量。
又如《楞严经》,除逻辑外,还有以喻直入法性的路,还有直扣现前身心体证心性之路。这都不是通过逻辑分析证实相的。
像《楞严》这种,直依佛陀果地无生灭心境起修的法,堪布也许是确实不知,但也不排除知而故意不对信众说。因为这个如果说了,信众就知道,汉地有果地起修的、不绕弯的究竟一乘。
第二点,堪布欲说本空,但是方式有问题
如《中论》的四性推,直观法体四性不生(若有生则不外自、他、共、无因四处故),才算得上直观本空的逻辑推。四性无生则决定无性为性。不但无自性,亦无他性,无共性,无无因性。因缘性、非因缘性俱无,彻底无性,直同空花。(无自、无他、无共性,也可以说无因缘性)。通教无性无生,不是将一个法析尽,而是在不坏其相基础上,考察他的来源。如现前一念明了之心,不是将它析成因缘后就结束了,而是不坏其相,考其来源。四性无生,决定无生;四性无生,决定无性。无性无生当下不坏其相。非因缘之空性与因缘之相无碍,才是因缘即空,而非简单的因缘生故空。则知一切本空,生死、涅槃两无碍,凡夫只因现前一念无明,妄受生死。
若析尽而知空,这是析空路。析空路不能直接出当体空的结果,不能于不析法相基础上直体本空。因为一旦停止分析法相,空境就不能现前观。而体空逻辑,则是不坏相基础上推,不坏相也可以令本空之觉受现前,能够空有无碍。堪布用心,欲依析空法而想说本空之内涵,这方式与目的之间是有出入的。(注,体空虽可用四性推,但正修不必非这样,可直观幻。)
第三点,旁论唯识在藏密中被误解的普遍情况
堪布解体空都有问题,怎么可能明白汉传别教、圆教?唯识、如来藏,都不是单纯体空范畴,都涉及别、圆。禅宗见性,究竟论,都是圆教范畴。
因为,唯识属于别、圆,只有体空教才能正知。识性本空,毕竟空但是也毕竟不空,所以说唯识。所谓寂而常照,就是这个意思。心性(识心)毕竟空,非因缘、非自然,无丝毫实体可得,故常寂。又心性毕竟不空,随缘照了一切,故常照。凡夫不离识,圣者亦复如是,凡圣均不离识,所以说万法唯识。唯识多就常照之妙有门建立,不碍真空之常寂。而藏密多有人认为唯识不究竟,不能证果。审其意,概是认为胜义中必须无识,不知识于胜义虽非实有,也非无故。无性性中无识体,决定不达别、圆无性性。
慈城罗珠堪布在解释空性时所表达出来的定执因缘之析空,就是这个意思。既然识也是因缘生,纯因缘,无非因缘面,则识可以分析尽,最后彻证空性时,识也就灭了。这样不可能明白汉传别、圆摄的唯识究竟为何意。误解基础上的贬低,也是情理之中。只是大量堪布仁波切涌入汉地,告知信众唯识不能证果乃至是外道实体见,这对圣教的破坏力是非常大的。故特另立一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