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戒律的衰滥和扶兴之十一

论戒律的衰滥和扶兴之十一(20240527)

(一)

居士】如果出家人到藏地朝拜,由于是大冬天,而且又感冒了,这时可否脱掉出家人服装换穿羽绒服以保暖?算不算犯戒?

贤佳】羽绒服多由大量杀生而来,受戒者不应穿着,否则有违戒律,业不清净。这样去朝拜,佛不会欢喜的。

如《大宝积经》说:“虽有众生见我色身,不护其戒,何所得耶?如提婆达多,虽遇于我,犹堕地狱。若复有人,于来世中勤修我教,则为希有,如见我身无有异也。”(卷第一百二十)http://cbeta.buddhism.org.hk/xml/T11/T11n0310_120.xml#pT11p0680a0702

《佛所行赞》说:“行道存于心,不必由见我,犹如疾病人,依方服良药,众病自然除,不待见医师。不如我说行,空见我无益。虽与我相远,行法为近我;同止不随法,当知去我远。”http://cbeta.buddhism.org.hk/xml/T04/T04n0192_005.xml#lgT04p0045a2501

居士】穿俗服的问题呢?我还知道有出家人穿俗服去看电影、吃火锅的。

贤佳】比丘戒要求比丘入聚落(城市、村庄等在家人居住处)时应穿僧衣,菩萨戒要求比丘穿着与国土俗服有异,除非有重大难缘不得已。僧人无难缘时着装同于世俗而入聚落,违戒有罪。其意避免世俗监督,便于放逸,难免人前人后多有违戒滥行,堕落可期。

 

(二)

居士】我去店里喝花生汤,看到一个比丘尼也在店里喝,她还加了鸡蛋。我经常看到出家人在外面小吃店买鸡蛋吃,现在寺庙可以说吃得非常丰富,不知道为什么鸡蛋都放不下。明的都这么肆无忌惮,暗的都不知道怎么吃。以前去过几个寺庙,出家人在房间抽烟 。

贤佳】很可悲!知见不正,欲习有偏,缺乏管教,难免如此。可随缘随力适当劝谏、举报乃至揭批,不求立即认可、改善,但可种植因缘。

 

 

(三)

居士】给您看个瓜:

《和尚也行贿!》(梳子姐2024-05-13)

https://mp.weixin.qq.com/s/cpXDxg2Ih-z5iuMeXELmnQ

贤佳】这是不知俭朴,贪财违戒,“依人不依法”。其“升座”照片穿着“绣花衣”,就自显不懂戒、不正派。非常可悲!

 

(四)

居士】《我堂叔家出了三个和尚》(诗意豆花VL 2024-04-18)

https://m.toutiao.com/is/iYbfyXLJ

(摘录){我堂叔家出了三个和尚,堂叔是做了50年的老和尚,家里条件好得很,城里房子也买了,现在老俩口就把寺庙当成家,平时就住在庙里。前几年儿子、女婿也做了和尚,农村里有人去世了,给人家放焰口,一天能赚五六百,比上班赚钱快,而且吃的也好。放好焰口,主家会给每人一包好烟。……堂叔学会了做和尚,也学会抽烟、喝酒,年轻时喜欢偷东西,有了钱之后到处嫖女人,老俩口打架家常便饭。}

“今日头条”一篇文章,讲的估计是苏北和尚,当地风俗。这样的毒瘤对佛教危害很大,中佛协应该想法治理。

贤佳】是的!这样明显的“毒瘤”放任不管,“从严治教”难免落空。

 

(五)

居士】很多出家人甚至寺院住持是有家眷的(出家后结婚生子),很多人也懂,似乎慢慢也被居士们认可了。相关政策下来后就纷纷搞假离婚,哪有人还俗?还俗到社会上哪有这么好的收入?而且这种基本上在教界已经有了大量人脉了,怎么可能放弃?我觉得政策在这方面不够严,应该规定出家后结婚生子的(已经破了重戒了,还穿这身衣服继续骗人)必须还俗,不可以弄一纸假离婚证书骗人。都结婚甚至生子了,怎么可能被一纸证书所约束?最多就是转入地下而已,弄不好还方便了去找“小三”“小四”呢。

贤佳】出家后结婚生子的,应该还俗,不应该允许用离婚的方式(不论真假)继续做僧人,否则加重后世堕落,现世也败坏佛教,损坏社会道德正气。可参看:

《论宗教政策不应容护破戒僧人》

https://www.zhengxinfofa.org/3719.html

《论破戒者僧籍的取消》

https://www.zhengxinfofa.org/4309.html

 

 

(六)

居士】唐高祖武德年间下令:“僧尼无事,须安居寺院,不得随意外出。”到了唐太宗李世民的贞观年间,更是规定:“凡僧尼外出,须严格验视僧籍度牒,且予以登记。”如果向政府建议对僧团借鉴唐朝较严格的管理要求,对于新时代佛教住世是否有帮助?我很想听取法师的意见。

贤佳】随喜用心!这是枝节措施,先能大体处治破戒僧人就很好,大体震慑人心、扶树教风,否则枝节措施难以施行,且易被利用翻出花样问题,尤其可能贪官借此敛财、勾结恶僧,形成“防君子不防小人”的局面,更坏佛教。可参看:

《辨破〈破戒的出家人佛弟子还要恭敬〉·(四)》

https://www.zhengxinfofa.org/9627.html

《论僧人丑闻调查》

https://www.zhengxinfofa.org/9629.html

 

 

(七)

居士】《两年前发生在五台山的这个热点事件,后续处理结果来了》(明心書斎 2024-05-12)

https://mp.weixin.qq.com/s/RBZIBTkqGXlKAAASRqc82Q

贤佳】“近期,全国宗教界开展了‘以案促改 从严治教’的专项整顿活动,聚焦宗教界戒律松弛、借教敛财、违法犯戒、贪大求奢、追名逐利、铺张浪费等突出问题”,这很好!但愿能够坚持落实。

 

(八)

居士】《全国人大代表圣辉长老:建议支持佛教界严格遵守全国汉传佛教寺院管理办法》(凤凰网佛教文化2024-03-14)

https://fo.ifeng.com/c/8XwME3vNbeC

有些佛教代表提案与宗教无关,圣辉法师提案则切合当下佛教界问题。

贤佳】这个提案非常好!但愿能得到支持、推动、落实。

 

 

(九)

居士】《中国佛教代表团赴日参加“兰溪道隆来日传法纪念系列活动”》(中国佛教协会2024-03-24)

https://mp.weixin.qq.com/s/3tNz0-dN9Hotfl39HCE8pA

赴日佛教代表僧人在会上一边玩手机一边听主持人讲话,这样的代表丢人丢到国际上了。这样的威仪如果教内无人提意见,将习以为常。在国内好的寺院对僧人举止威仪管监很严,才能成就良好道风。故“僧赞僧”不能被滥用,中佛协要从严治教,“打铁还须自身硬”,首抓身边代表做功课。

贤佳】是的!

居士】Z法师说他把情况转发给中佛协。

贤佳】好!佛教界需要这样的相谏相教。学诚在国内会议、私下会谈时,经常边听人说话边操作手机,大家都脑补他有重要工作事务需要及时回应而理解、尊重(不知他可能是在给尼弟子发暧昧短信),但在国际会议场合,尤其坐前排时,我印象中他没有弄过手机。他在重要场合的形象意识胜过很多“高僧大德”,所以其福报、威严超过很多人是合情理的。虽然学诚内在邪见腐烂严重,但过不掩功,其重要场合的形象意识是值得很多“高僧大德”学习的。

居士】当年我师父移民到美国*寺,他在国内收有年轻比丘尼徒弟,湖南人,戴眼镜,口齿伶俐,她对我说:“师父有时心情不好,从美国打电话给我聊天,说很郁闷……师父毕竟十六岁就出家,童真入道。”但一个比丘有心情烦恼向女弟子诉说,这不是好事情,容易染情。小戒不持,易破大戒。后来过几年,那比丘尼去“五明佛学院”路上车祸死了,我师父四十岁肝癌去世了,都是年轻早逝。

贤佳】很可悲!

居士】Z法师说:中佛协回复了,那位法师戴有翻译机。反映后,中佛协问了*法师,那位法师作了如上解释。

贤佳】戴有翻译机就可玩手机吗?这解释不合理。

 

(十)

居士】《〈华为基本法〉解读102–接班人与基本法修改建议佛教界借鉴》(半觉 2024-04-30)

https://mp.weixin.qq.com/s/UswZ_6fhq_QtbXUU47YOOg

佛教管理层也要警惕存在不分是非好坏的和事佬,任正非用人制度值得借用。

《凤凰岭惊梦》讲述,当年学诚法师就很善于处世,对迎来送往精于算计,深得上级领导欢心。他把精力多放在世俗名闻利养上了,哪有时间修行戒定慧?记得当年*法师曾说,一些戒行欠缺者窃取佛教高位,以身谤法,是导致道风不好的重要原因。

贤佳】是的。《四分律》说:“有比丘为僧中胜人上座,若一国所宗,而多不持戒,但修诸不善法,放舍戒行,不勤精进未得而得、未入而入、未证而证。后生年少比丘仿习其行,亦多破戒,修不善法,放舍戒行,亦不勤精进未得而得、未入而入、未证而证。是为第二疾灭正法。”(卷第五十九)http://cbeta.buddhism.org.hk/xml/T22/T22n1428_059.xml#pT22p1006b2602

 

 

(十一)

法师】我的感受是,大家现在已经把学诚事件完全放过去了,就像人的应激反应,会忘掉太过痛苦的记忆一样。大部分出家人已经不想再面对这些问题,并非是有意不面对。当然,这样并不能够解决目前佛教界的问题,我们还需努力。

贤佳】感谢您的提示!您说“这样并不能够解决目前佛教界的问题,我们还需努力”,目前佛教界的问题主要有哪些呢?我们宜从哪些方面努力呢?

法师】佛陀教法流传至今,很多事情确实让人无奈,僧人往往有偏安一隅的心态,寺院也各自为政。在不违法的前提下,这样的大环境或许有助于出家人个人的修行,毕竟“丛林以无事为兴盛”,出家人修行也需要少事安宁,心安才能道隆嘛!如果确实已经构成违法犯罪,我们应当鼓励曝光,也不必忌讳诉诸强力机构,毕竟目前教内对出家人因个人烦恼而引起的违法犯罪没有什么很好的应对措施。

贤佳】是的!您的提示很好!“丛林以无事为兴盛”,如何做到真无事,不只是表面无事而暗流汹涌?怎知丛林的领头人不是如学诚一样可能何时爆出丑闻而引人“应激反应”?

法师】如何能真无事?表面能无事已经很好了。表面无事能给真无事的人修行庇护,这也是丛林存在的意义吧。在没有确切事情发生以前不需要用怀疑的眼光看别人,如果真的有事情发生了,也不用逃避,该怎样面对就怎样面对。

贤佳】是的!“如果真的有事情发生了,也不用逃避,该怎样面对就怎样面对”,这样自能安心修道,不论有事无事。

“在没有确切事情发生以前不需要用怀疑的眼光看别人”,是的,但戒律倡导“相教相谏忏悔”,并要求举罪治恶,包括有一定见闻依据的疑根也宜举罪,不可一味当作“无事”而覆藏,世俗也说未雨绸缪、防患未然。

如《大般泥洹经》说:“僧有三种,犯戒僧、童蒙僧、清净僧,于三种中,坏犯戒僧及童蒙僧,不坏清净僧。犯戒僧者,愚騃凡夫顺犯戒者,不相检察,为贪浊故而共和合,是名犯戒僧;正使自身能持戒者,亦复名为犯戒数也。如是等僧不应行而行。若能化此诸非法者,名为法师。童蒙僧者,习行无事,钝根愚痴,设得利养,自供眷属,各各修立,不共和合,自恣、布萨亦复不与犯戒者同。若能化此愚痴非法,是名法师。如法律僧者,如是等僧众魔百千不能沮坏,若菩萨僧性常清净,彼二种僧是师。”(卷第二)http://cbeta.buddhism.org.hk/xml/T12/T12n0376_002.xml#pT12p0867b0605

我举治学诚,被龙泉寺体系迁单,并不妨碍我安心修道。相反,如果我不举治学诚,在学诚体系“无事”安身,后半辈子绑缚在这邪业团体中,牵连邪浊共业,坏教害人,难免堕落,岂成道隆?现在想来非常庆幸,乐愿分享相关经验和思考供人参考,希望启发人更好地安心修道,也利益佛教。

 

(十二)

居士】近来学习“正想思”文章,并转发给其他出家人,与他们多次辩论,总结如下:

现今教界一直多是这种说法:只要现了“出家相”,就有一种超越常理的“特权”,其他人看到问题不能说、不许人说。拿果报来压制,拿出家人的身份来压制。世人一看佛教圈这种腐败的风气,只会对佛教徒印象更差。这是以“敬僧”的名义破坏三宝。

穿上僧衣岂是邪恶的护身符?佛陀开始制戒因缘有很多原因是在家人非议才制定的。如果比丘杀人、强奸、偷盗等,在家人都不敢说,那样就是纵容犯罪,整个社会的犯罪分子就可以穿上僧人衣服无法无天。

居士护法护的是“戒法”,而不是现“出家相”而实不持出家戒的僧人。如果明知会使僧人犯戒,仍然供养,是知见不正,可能功不抵过,为施所堕。劝谏、批评违戒恶行乃至邪说邪行的僧人,避免其败坏僧宝形象乃至破坏佛法,正是尊重恭敬法宝、僧宝,也是救护此僧人,消减其堕落的罪苦,正是护持三宝!

现今佛教界主流长期曲解经律、奴化教育,是导致僧人戒律弛废、滥说盛行的重要因缘。僧人多戒律弛废、不通经律,又要维护恭敬利养,便倚重奴化教育,于是形成恶性循环,难以整治。

这也导致众多佛教信徒(其实信的是附佛外道)被偏见、相似法蒙蔽,滥护出家人放逸犯戒,“以戒为师”沦为口号,促进佛教僧众腐败堕落,乃至促使佛教如同黑帮,深层败坏佛教,深植灭法因缘。

宜严谨以经为则、以戒为师,广察深思,正学经律,痛斥奴化教育,或许有望慢慢扭转。

贤佳】是的!随喜善思!随喜善行!

 

(十三)

居士】聊天中想到一个问题,佛陀时代在家人仅限于“四事”(衣、食、卧具、医药)供养出家人,所以出家人思想较为单纯,加上僧团严格遵守戒律制度,如半月诵戒、如法忏悔等,犯戒机会少,修行证果的自然多。反观现今在家人供养出家人多以金钱为供养,不限于“四事”供养。金钱的使用很灵活,如可购买非法的武器、毒品、房产乃至包养情妇等违反戒律的东西。佛经说,供养各种非法东西,非但无功,反而有过。如戒律中说的以淫欲法供养,有钱可以嫖娼或包养情妇(例如四川某住持花巨款与主播妇女私通)。虽然供养出家人出于好意,但供养的金钱是一把双刃剑,能用于非法的地方。社会发展从实物交易到货币交易,又到移动支付,营造了一个又一个适合自由犯戒的社会环境,可能这就是末法时代,物质条件丰富,精神境界堕落。

贤佳】是的!您的思考很好!出家人应尽量持守不捉蓄金钱戒,居士对出家人的布施供养宜尽量用实物或代为支付,避免给钱捉蓄(包括数字货币)。可参看:

《护僧问题答疑讨论》

https://www.zhengxinfofa.org/3083.html

《论不捉金钱戒》

https://www.zhengxinfofa.org/4129.html

《论不捉金钱戒之二》

https://www.zhengxinfofa.org/9633.html

居士】寺院经济条件好的话,可把钱用于僧人养老服务,供养学习教理和实践修行者,印刷经书,修补寺院,扶助贫困地区佛教寺院,以及社会慈善等。不宜把大量金钱分发僧人,助长其贪欲,有些职业和尚就是靠这些收入来谋生的。江浙一带寺院要搞大型“水陆法会”应经省佛协、宗教管理部门审批,并且严审收支,渐渐杜绝经忏僧,把专业从事经忏佛事者纳入管制名单,若一年有超过三次应赴“水陆法会”者进入黑名单。

贤佳】是宜如此,但寺院管理人可能以“不宜把大量金钱分发僧人,助长其贪欲”为由,自己多占钱财,更加黑恶腐败,如学诚。不让僧人作经忏,难免会想其他途径搞钱,如说大妄语、搞“灵修”“男女双修”等骗财骗色,可能还不如经忏的念佛诵经能多少缘念佛法且利益信众。另外,政府宗教管理部门干部也可能借此攫取钱财。可参看:

《和尚也行贿!住持被撤职后为保住职位送出9万!》(焕廷法律服务团队2023-07-25)

https://m.163.com/dy/article/IAGQEJ3T0525CFB3.html

 

(十四)

居士】我的微信里有个人是*寺附近的房地产商,经常在朋友圈发出家人在那边购房的信息。出家人在外购房,与世俗人住在同一个小区,令人感觉非常糟糕。但凡对戒律有所听闻,似乎感到他们是违戒的。不知法师如何看待?

贤佳】戒律不禁止比丘住俗人处,佛世时多有比丘在居士住处安居。但如果有寺庙僧团可以共住,不是难缘不得已,而特意独自居住俗人小区,则多可能是道心有缺,且易违犯戒律。戒律警诫僧人不要常往居士家,何况长住俗人小区。

如《四分律》说:“常喜往反白衣家比丘有五过失:一,不嘱比丘便入村;二,在有欲意男女中坐;三,独坐;四,在屏处、覆处坐;五,无有智男子,与女人说法过五六语。是为五。复有五:一,数见女人;二,既相见,相附近;三,转亲厚;四,已亲厚,生欲意;五,已有欲意,或犯死罪,若次死罪。”(卷第五十九)http://cbeta.buddhism.org.hk/xml/T22/T22n1428_059.xml#pT22p1005c0414

《毗尼关要》(〔清〕德基律师)说:“常喜往返白衣家有五过:一,数见女人;二,渐相亲近;三,转相亲厚;四,生欲意;五,或犯死罪,若次死罪。如是日亲日厚,淫机安得不动?如干薪触火,岂不生烟?共相亲近,或不能观九不净想制伏淫心,有犯不净行,如人断头不复活,故云死罪。或弄阴堕精、身相触、粗恶语等,如人斫伤,残有咽喉,尚通忏悔,故云次死罪。”(卷第五)http://cbeta.buddhism.org.hk/xml/X40/X40n0720_005.xml#pX40p0526b0712

 

(十五)

居士】《司马南:有人造谣少林寺,支持永信方丈依法维权》(南友看天下 2024-03-27)

https://mp.weixin.qq.com/s/nScnWU7ck11qEXXPdu6J5A

少林寺多年来一直站在舆论风口上,既有不实之虚名,也有不实之诽谤,正如禅宗公案里关于“功德天”“黑暗女”同伴不相离一样。社会上有不少人之所以不敬重少林寺,是因为少林寺在弘扬武术文化的同时缺乏对佛法戒律的尊重。弘扬武术固然对巩固国防、提升国家软实力有贡献,这是受政府欢迎的原因,但同时有不利的方面:若习武者缺乏道德、戒律约束,难免成为社会犯罪增多的根源。正如韩非子说:“儒以文乱法,而侠以武犯禁。”

自《少林寺》电影热播,在社会上就流传武僧“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坐”,影视剧中的武僧大开杀戒,无有惭愧,少林寺官方在收获盛名之下并没有对此提出异议或表露不满,这给社会上的人造成一个不重视持戒的形象。戒德有亏,人多轻贱。

作为少林寺住持的永信法师一言一行自然成为众人关注的对象,从多年前一些亲信弟子举报永信法师材料看,都是关于戒律放逸的内容。

欲得佛法兴,当以戒为师,尊重戒律为当下之药方。

贤佳】是的!但愿永信法师和整体少林寺更重视戒律行相,远避可能的嫌疑,尤其要崇俭戒奢,否则难免疑讥。可参看:

《论灭教因缘》

https://www.zhengxinfofa.org/9631.html

居士】《民国武林真相之:攀高枝,充大辈,拜坟头,拜灵位,拜师娘;代拉师弟,代师传艺,滥觞于师》(梅鹤楼主 2024-04-04)

https://mp.weixin.qq.com/s/sMMLW54JaDsL3LJ96014bg

这种情况在佛教界亦不少见,不求真参实悟,不求多闻、持戒,唯重拜师接法、广收弟子,纳信众、受供养,扩大地盘势力。

贤佳】“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一方面不要同流合污,另一方面要注意辨别正邪真伪,以免自误误人。特别宜应适当多了解经律,以经为则,以戒为师,以经律检核自他,不轻信传承、名位,尽量依法不依人,那么自易安稳,也可促进佛教界正见正行和社会正气。

 

(十六)

居士】请欣赏上海玉佛寺的最新创举:

《上海玉佛寺给“大橘们”造了一座别墅!》(新闻晨报2024-04-23)

https://mp.weixin.qq.com/s/59EE8q7cDYA8qax4EHzZ2g

(摘录){在上海的玉佛寺,除了来往香客,还有一只可爱的“寺猫”释大橘,它自由自在,不避人群,治愈着大家的心。近期有市民发现,在玉佛寺药师殿附近的松树后,“藏”了一座“大橘禅院”,原来这里给禅喵们新建了一个可以遮风避雨的家。……这座顶配豪华猫屋,还有猫猫头造型小门洞,是专属大橘的出入口呢!门洞上还悬挂了小老鼠玩具,吸引猫咪来玩耍。再来看看猫屋的里面,里面猫爬架、太空舱一应俱全,还有采光贼好的窗户,阳光洒进来,这得暖到心窝窝了吧?真的会被这份对生命的珍重呵护所感动。}

贤佳】特意养猫,违背戒律,附庸风雅,鄙贱禅法,虚耗信施,异样炫富,深种灭法因缘。可参看:

《论僧人不应养猫狗并劝谏普陀山普济寺僧》

https://www.zhengxinfofa.org/3745.html

《论灭教因缘》

https://www.zhengxinfofa.org/9631.html

 

(十七)

居士】现在汉传佛教界的戒律基本是个摆设了,估计大家都心知肚明。那么出家人受个名分的“三坛大戒”,拿个证明自己身份的戒碟而不持戒,这样必有过失,真还不如在家人持八关斋戒功德大!

贤佳】可能是的。近现代汉传僧人对八关斋戒也多不持守,自失善利,非常可悲!

《阿毗达摩大毗婆沙论》说:“佛依后所说律仪,诃天帝释所说赞颂。如天帝释闻佛所说近住律仪功德殊胜,便以伽他而赞叹曰:‘六斋神变月,受持八戒斋,彼功德殊胜,则为与我等。’尔时世尊告苾刍众:此天帝释所说伽他违于道理,若阿罗汉可作是说。所以者何?此天帝释贪嗔痴等未能永离、未得解脱,生老病死愁忧悲苦缠缚身心,如何可言‘受持此戒所获功德与我等’耶?诸阿罗汉诸漏已尽,所作已办,舍诸重担,自利已满,尽诸有结,心善解脱,不受后有,彼可说言‘受持此戒所获功德则与我等’。天帝功德唯感天帝,受持八戒证三菩提,故不应言但与其等。”(卷第一百二十四)http://cbeta.buddhism.org.hk/xml/T27/T27n1545_124.xml#lgT27p0648b2601

《成实论》说:“问曰:是八分斋但应具受、为得分受?答曰:随力能持。有人言‘此法但斋一日一夜’,是事不然,随受多少戒,或可半日乃至一月,有何咎耶?有人言‘要从他受’,是亦不定,若无人时,但心念口言:‘我持八戒。’是戒五种清净,一、行十善道,二、前后诸善,三、不为恶心所恼,四、以忆念守护,五、回向涅槃。能如是斋,则四大宝藏不及其一分,天王福报亦所不及。帝释说偈,佛诃之:若漏尽人应说此偈。偈言:‘六斋神足月,奉行于八戒,此人获福德,则为与我等。’受此斋法应泥洹果,故漏尽人应说此偈。受斋法中,系缚、桎梏皆应放舍,亦断一切不善因缘,是名清净。问曰:转轮圣王好受斋法,谁教之者?答曰:大德天神曾见佛者教之令受。”(卷第八)http://cbeta.buddhism.org.hk/xml/T32/T32n1646_008.xml#lgT32p0303c2201

见月律师、弘一律师鼓励汉传僧人受持八关斋戒,是慈悲不舍教化。

居士】为什么出家人讨人嫌?出家人本应是佛法的传承者、弘扬者、行持者,那么有以下几种行为会遭世人嫌弃:

1.戒律方面:不持戒,作风差,做出很多非分之事,包括故弄玄虚;

2.物质方面:言行很物质,嫌贫爱富,炫富,包括奢侈、不节制;

3.慈悲方面:不慈悲,自恃清高,只看他人过失,内心刚强,对人刻薄;

4.智慧方面:善巧不够,不知闻法,反而信口开河,甚至不知自己智慧不够,不愿学习提升。

贤佳】您的分析、提示很好!

居士】末学未来如果有缘剃度,那么也可以自省。

贤佳】随喜善思自励!

居士】居士为什么讨人嫌?

居士的本分除了料理好俗事之外,还应做佛法的奉献者、传承者、修持者,那么有以下几点行为会遭人嫌:

1.自我方面:懈怠皈依,轻慢持戒,因为学佛而自大;

2.家庭方面:不尽家庭义务,不够善巧随缘,不懂得在家人需要时给予温暖;

3.社会方面:卖弄自己,滥传教,因为自己的宗教生活干扰他人,攀比、炫富。

贤佳】是的!随喜善思!

居士】学佛的发心各不相同,错误的发心就会导致错误的行为,那么以下几种正确或错误发心可以参考:

正确:1.为自我离苦而学佛;2.为利益众生而多闻;3.为成佛而实证修行。

错误:1.为标新立异而入门;2.为个人供养而曲诈;3.为名利而拉帮结派。

贤佳】是的!感谢提示!

 

(十八)

居士】《中央巡视组组长:年轻干部要减少与异性交往》(三餐四季里 2024-05-21)

https://mp.weixin.qq.com/s/JBa25iocUV9GBAI9x4q6MA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理路一致。

贤佳】是的!这篇文章非常好!可作为佛教界僧俗修行的很好借鉴、参考。

文章结尾说:“年轻干部应做到有规定的严格按规定执行,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不搞灵活性;没有规定的要慎而又慎、从严掌握;不太合适又没有具体规定需要做的事要集体商量、共同把关。在这方面,首先要全面学习,了解各方面规定,不做不知而为的事情。其次要自觉遵守,不搞灵活性。一定要死守,再方便也不能突破,不能因为放松要求给自己的人生和家人留下后遗症。再次要全面修养,简单生活,在物质上不要有过高要求,基本满足就行。这样在从政道路上碰到各种复杂情况都会保持良好心态、知足常乐。在别人放任自流时,也会坚持一贯,始终如一守住底线,确保自己平安。”

将“规定”改为“戒律”,“从政”改为“修行”等,非常适合作为佛教僧人修行的指导原则。